附件 药物溶出仪机械验证指导原则 (征求意见稿) 一、概述 为进一步推进仿制药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开展,根据《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》(国发〔2015〕44号)要求,制定本指导原则。 在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研究工作中,为保证体外溶出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重现性,所使用的溶出仪应能够通过本指导原则的各项机械验证技术指标,还应按《中国药典》的要求采用溶出度标准片(如水杨酸片)对仪器进行性能验证试验,均需符合规定。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体外溶出试验中,《中国药典》2015年版通则0931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第一法(篮法)和第二法(桨法)所用溶出仪的机械验证。 二、机械验证的测量工具 溶出仪的机械验证,应将待测部件置于正常溶出试验位置,由相关技术人员使用适宜的测量工具测量各项机械参数。 可采用单一测量工具(如倾角仪、同轴度测量工具、摆度表、深度表、转速计和温度计等),也可采用模块化集成测量工具。不论哪种测量工具,均应在检定合格周期内使用,并能够进行量值溯源。 三、机械验证的周期 溶出仪在安装、移动或维修后都应对其进行机械验证。除另有规定外,通常每六个月对溶出仪进行一次机械验证。如果在试验过程中发现异常现象,应立即对溶出仪进行机械验证。若溶出仪不常使用,可适当延长验证周期,一般不超过12个月。 四、机械验证前的检查 溶出仪的仪器装置除应符合现版《中国药典》2015年版通则0931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第一法(篮法)和第二法(桨法)的要求,还应目视检查以下部件: (一)溶出杯。杯体光滑,无凹陷或凸起,无划痕、裂痕、残渣等缺陷。 (二)转篮。篮体无锈蚀,无网眼堵塞或网线伸出,无网眼或篮体变形等现象。 (三)篮(桨)轴。篮(桨)轴上无锈蚀现象,桨面涂层(Teflon或其他涂层)光滑、无脱落。 五、机械验证的流程 使用适宜的测量设备,按以下步骤对溶出仪进行机械验证。 (一)溶出仪的水平度 在溶出杯的水平面板上从两个垂直方向上测量,倾斜度均不得超过0.5°。 (二)篮(桨)轴垂直度 紧贴篮(桨)轴测量垂直度,再沿篮(桨)轴旋转90°测量,每根篮(桨)轴两次测量数值均不得超过0.5°。 (三)溶出杯的垂直度 沿溶出杯内壁(避免触及溶出杯底部圆弧部分)测量垂直度,再沿内壁旋转90°测量,每个溶出杯两次测量数值均不得超过1.0°。 (四)溶出杯与篮(桨)轴的同轴度 篮法:一个测量点位于篮上方距篮上缘2mm,另一个测量点位于篮上方距篮上缘60mm。 桨法:一个测量点位于桨叶上方距桨叶上缘2mm,另一个测量点位于桨叶上方距桨叶上缘80mm。 在上述两个测量点,每个溶出杯轴心与篮(桨)轴轴心的偏差均不得超过1.0mm。 通过了垂直度与同轴度验证的篮轴、桨和溶出杯均应编号,在溶出杯上缘与固定装置相连的位置上做好标记。在进行溶出度试验时,应将各篮轴、桨和溶出杯放在原已通过验证的位置上,保持各溶出杯与固定装置的相对位置不变。为满足同轴度要求,在调整了溶出杯的位置后应重新验证其垂直度。 (五)篮(桨)轴的摆动 在篮(桨叶)上方20mm处测量。篮(桨)轴以每分钟50转旋转时,连续测量15秒钟,每根篮(桨)轴的摆动不得超过1.0mm。 (六)篮的摆动 在篮下缘处测量。篮轴以每分钟50转旋转时,连续测量15秒钟,每个篮的摆动不得超过1.0mm。 通过了摆动验证的篮应编号,在进行溶出度试验时,应将各篮放在原已通过验证的位置上,保持与固定装置的相对位置不变。 (七)篮(桨)的深度 测量每个溶出杯内篮(桨)下缘与溶出杯底部的距离,均应为25mm±2mm。 (八)篮(桨)轴的转速 将篮(桨)轴的转速设定在每分钟50(100)转。连续记录60秒,各篮(桨)轴的转速均应在50(100)±4%转范围内。 (九)溶出杯中的温度 设定好溶出仪的水浴温度,取水900ml注入各溶出杯中,待温度恒定后,测量各溶出杯内溶出介质的温度,均应为37℃±0.5℃。 (十)振动 溶出仪运转时,整套装置应保持平稳,溶出仪任一部分(包括所处的环境)不应产生明显的移动或振动(≤0.1mil)。 六、溶出仪机械验证参数列表 验证参数 测量点 技术规格 溶出仪水平度 溶出仪水平面板,在两个垂直方向分别测量 倾斜度≤0.5° 篮(桨)轴垂直度 沿轴向,在夹角为90°的两个方向分别测量 偏离垂直方向≤0.5° 溶出杯垂直度 紧贴杯壁,在夹角为90°的两个方向分别测量 偏离垂直方向≤1.0° 溶出杯与篮(桨)轴的同轴度 测量上方点:篮(桨叶)上方距篮(桨叶)上缘2mm 测量下方点:篮(桨叶)上方距篮上缘60mm(距桨叶上缘80mm) 偏离轴心≤1.0mm 篮(桨)轴摆度 篮(桨叶)上缘20mm 摆度≤1.0mm 篮摆度 篮底部边缘 摆度≤1.0mm 篮(桨)的深度 篮(桨)下缘距杯底部 25±2mm 篮(桨)轴转速 篮(桨)轴 ±4% 溶出杯中的温度 溶出杯内 37℃±0.5℃ 振动 溶出仪任一部分(包括所处的环境)无明显移动或振动 ≤0.1mil 七、附件(机械性能校验报告模板) 溶出仪机械性能校验报告单——第一法(篮法) 日期 分析员 溶出仪器:生产商 型号 序列号 校验参数 测量点 所用工具 结果与批注 技术要求 水平度 将倾角仪放在溶出仪的水平面板上,在两个垂直方向上测量 1. 2. 倾斜度≤0.5° 轴垂直度 延轴向在夹角为90°的两个方向分别测量 轴是否垂直:(Y/N) 轴1位置1:位置2: 轴2位置1:位置2: 轴3位置1:位置2: 轴4位置1:位置2: 轴5位置1:位置2: 轴6位置1:位置2: 偏离垂直方向≤0.5° 溶出杯垂直度 在夹角为90°的两个方向分别测量 1. 2. 偏离垂直方向≤1.0° 溶出杯同轴度 测量上方点与 下方点 上方点: 1. 2. 3. 4. 5. 6. 下方点: 1. 2. 3. 4. 5. 6. 偏离中心线≤1.0mm 轴摆度 转篮上缘20mm 1. 2. 3. 4. 5. 6. 摆度≤1.0mm 转篮摆度 转篮底部边缘 1. 2. 3. 4. 5. 6. 摆度≤1.0mm 转篮下缘距杯底部的距离 转篮下缘 1. 2. 3. 4. 5. 6. 25±2mm 篮(桨)轴转速 50rpm 100rpm ±4% 溶出介质温度 溶出杯内 1. 2. 3. 4. 5. 6. 37℃±0.5℃ 振动 溶出仪 ≤0.1mil 溶出仪机械性能校验报告单——第二法(桨法) 日期 分析员 溶出仪器:生产商 型号 序列号 校验参数 测量点 所用工具 结果与批注 技术规格 水平度 将倾角仪放在溶出仪的水平面板上,在两个垂直方向上测量 1. 2. 倾斜度≤0.5° 轴垂直度 延轴向在夹角为90°的两个方向分别测量 轴是否垂直:(Y/N) 轴1位置1:位置2: 轴2位置1:位置2: 轴3位置1:位置2: 轴4位置1:位置2: 轴5位置1:位置2: 轴6位置1:位置2: 偏离垂直方向≤0.5° 溶出杯垂直度 在夹角为90°的两个方向分别测量 1. 2. 偏离垂直方向≤1.0° 溶出杯同轴度 测量上方点与 下方点 上方点: 1. 2. 3. 4. 5. 6. 下方点: 1. 2. 3. 4. 5. 6. 偏离中心线≤1.0mm 轴摆度 转篮上方20mm 1. 2. 3. 4. 5. 6. 摆度≤1.0mm 搅拌桨下缘距杯底部的距离 搅拌桨下缘 1. 2. 3. 4. 5. 6. 25±2mm 篮(桨)轴转速 50rpm 100rpm ±4% 溶出介质温度 溶出杯中 1. 2. 3. 4. 5. 6. 37℃±0.5℃ 振动 溶出仪 ≤0.1mil
附1
附2